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厘清医改诸多问题,需管理者理论学习
作者:马恩祥 梁小群
面对医改的不断深入,也面对现代医院运营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当对一些问题出现争议后,发现不少医院管理者只能就事论事,凭个人体验与思索做感性判断,由于缺乏管理理论的指导,而难以形成理性的认知。特别是在传统学术期刊对新学术观点发表滞后,造成一些医院管理者特别容易被新媒体的不成熟言论所诱导,形成从众心理,而失去自己的独立判断力。殊不知现在稍有影响力的新媒体背后都有资本在操纵,而服务于各自的投资逐利目标,而那些没有资本注入的新媒体,由于营销手段落后,即使观点正确,其影响力有限。特别是一些管理者理论功底不深,在互联网信息碎片化下形成了流量思维,学术观点是否可取用浏览量来判断趋势,最后被新媒体背后的营销策划所左右。
笔者以为,当下的新媒体是资本争夺与混战的焦点所在,因为新媒体都是基于市场营销所兴起,当下中国的资本思维,鲜有长线投资的目标,而是基于“圈地”、抢夺市场,在混战中寻求兼并垄断的快速资本扩张思维,而不是想基于自己扎实的创造。社会中正常的学术问题讨论,往往会被新媒体那些嗅觉灵敏的人所捕捉,成为新闻炒作的题材,以期吸引眼球,制造流量,同时也迎合某些个人想当网红的心理,从而利用了人们的善良和一点小私。
这样做最后损伤的将是整个医疗的行业,将行业内部学术交流变成社会大众化议题,引导不懂专业的社会大众附议,反正互联网下的讨论看不清发言者的专业背景,只要是“专家”就有影响力,而不看这个专家是否是这个议题所属专业的专家,而现在的专家也有许多愿意在不擅长领域发表看法,结果还是被新媒体的操纵者所利用,新媒体的流量和浏览量上去了,专家的社会信任度结果下去了。还有医疗服务的那些就诊者对象,在大众新媒体上目睹专家的内讧,他们会不会失去对医疗的信任、失去对专家的崇拜?这样一来,就诊者的依从性会不会越来越低,医患关系会不会越来越差。
互联网时代不能什么都那么透明,都透明了就会失去美感,就像人要穿衣服。学术讨论一定在殿堂,而不会大庭广众之下,也像出席不同的聚会要穿不同的服饰,展示角色的不同。对专业信息的区隔也将提到议事日程,医学专业与医学科普要有所区别,医院管理与经营与要有所区别,现在的学术讨论会也会分设论坛,设立不同主题的分场就很好,就是想让讨论更加专业化,更加符合各自的兴趣。如果不这样分一分,那不成了一则英语故事所讲的,用吹喇叭凭声音大小来做裁判了吗?
要想专业化,最快捷的方式可能不是实践,因为实践是要有经历与过程的。知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也可以来源于间接经验。加强学习理论是快速形成经验的一种有效方式,这就是医学教育为何要从基础做起,而不是像军人一样,先有了军人角色再学军事理论与技术。有了理论指导,对于社会纷繁复杂的事物才有鉴别的能力。传统的医院没有管理者,只有领导和干部。医疗改革,医院多元化后,医院逐步形成了医院职业管理者群体,但这个群体的专业背景并不都是管理的,而是来自于各自的专业,譬如医疗、护理、行政、财务、后勤与营销等,而且层次也变得多了,至少有院科二级。
大家各自的专业局限性,甚至对同一个管理专业名词的理解也会各有不同,譬如最近什么是“利润”一词,有的人可能只凭利润的计算公式来做理解,而未必能从利润的来龙去脉来做正确分析。殊不知利润这个词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阐释,在自媒体上或在互联网线上的争议最后可能是少数真正懂这个词的人落败,因为在新媒体上和互联网这个舆论场,凭的不是真理,凭的是谁获得了更多的粉丝和点赞。
在生产网红的时代,专业工作者的目标不是网络的粉丝和点赞,而是能吸引粉丝和点赞的那个创新。医院管理创新也是基于既有科学理论上的,不符合逻辑的创新,作为科学工作者也不宜盲目追捧,而应当亲自实践后再做选择。这也需要医院管理者先有丰富的理论做基础。
从这几天所发生的联想起来,一直联想到这些年来,感觉有些医院管理者的学习太过拘泥于技术学习与观念改变,而忽略管理基础理论与医学人文的学习,也有的管理者参加学习不是为了真正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而是想贴上专业标签或者融入某个圈子。也有的管理者不重视基层员工的基础管理理论普及,甚至害怕员工掌握了理论让自己的管理更难做。
面对现代医院职业化管理者的多专业背景和多层次水平,要想让医院管理决策达成统一,除了要发扬民主思想,还要加强包括基层管理在内的全体管理者的管理理论学习。不同管理者理论都有高度,思想行为才好统一,在管理理论学习探讨的过程中,作为管理者还是要谨守本分,尊重专业,心存敬畏,独立判断,而非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