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医疗不可无理!——刘翔峰被查事件,引起中纪委高度重视
医疗不可无理!——刘翔峰被查事件,引起中纪委高度重视
针对刘翔峰被查,中纪委网站8月28日发表评论:坚决维护医疗领域风清气正。刘翔峰从被最初多次被举报,到网络曝光相关舆情,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通报“停止刘翔峰工作”“初步调查发现,刘翔峰在医疗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再到湖南省卫生健康委、中南大学成立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8月25日,长沙市监委发布通报称,刘翔峰涉嫌严重违法,目前正接受监察调查。
社会公众对于刘翔峰医疗门事件有哪些期待呢?
根据中经委网站的报道,公众期待有关部门一查到底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是,不仅查清刘翔峰违反医德医风的问题,更要查清其涉嫌严重违法的问题。个别医生初心迷失,在医疗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甚至故意夸大病情,将病人视为敛财工具,这不是救人而是害命,是对患者的身心伤害,是对人性的背弃,是对医生这一职业的极大玷污,性质恶劣;
二是,不仅查清刘翔峰本人的问题,更要查清有没有监管失职失责,利益输送、合伙谋利的问题。刘翔峰有关问题的发生,为什么内部没有早发现早解决?医院内部管理、制度流程是不是有漏洞?监管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是不是有力、到位?等等问题都值得从个案中反思,并且严肃认真加以解决。实事求是彻查清楚,严肃惩处挑战医德底线者、违法犯罪者,尽快有效补上制度漏洞,这是回应群众关切的负责任态度,是还医疗卫生领域一片净土的必然要求。
根据媒体报道出来的一些信息,结合近20年来从事医疗行业管理与咨询的所见、所闻、所思,认为,通过刘翔峰被查事件引起的全社会高度关注,医疗行业存在的相关问题将会进一步暴露,概括起来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药社会资本推高医疗市场化所产生的过度医疗问题。反映在医疗新设备、医疗耗材、新药品的过度与不当使用。这些已经不是一个个别的问题,而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医疗回扣的贪腐案件层出不穷的祸水本身也源于医药社会资本对于医疗行业市场的推波助澜。
2、以医生为主体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仍然未完全脱离与医疗收入挂钩。医生的天职本就是让患者少花钱能看好病,这才是以病人为中心的目标。然而现实的情况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社会办医院,医疗收入的多少决定了医院运营状况的好坏。在这种运行机制下,如果对医院缺乏严格的管控,对医院人员缺乏到位的教育与管理,就很难不出现过度医疗的状态。
3、医疗伦理和心理管理滞后,多学科诊疗模式未得到普及。基本医疗尽管是公益性的,但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除医务人员服务本身的大多数产品却是市场化的,这就难免让医疗不受资本市场的影响。譬如医疗新设备、耗材、药品等市场推介的影响。如果对患者的诊疗决策,不仅仅单纯由医生决定,而是借鉴多学科会诊的模式,吸纳医学伦理专业人员、心理专业人员参与,就应该能大大地避免像刘翔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刘翔峰事件呢?刘翔峰事件的特点是发生在急诊部门。急诊部门大多涉及病人的生命抢救,又多发生在夜间时间,由于时间紧迫等特点,这给病人诊疗决策的集体化造成漏洞,如果是在其他临床科室的医疗,这种不规范的医疗行为就很难发生。
4、医疗新技术应用未做切合实际的限定。笔者以为,医疗卫生领域的过度医疗现象很可能不是个别现象,但这种现象不只是医疗伦理和心理管理的滞后所引起。更主要的是与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应用相关联。过度医疗现象的祸根其实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人们对于医疗新技术应用的追求。医务人员和患者都有着天然的追求新技术的基本心理。但如果在医疗管理上也毫无节制的推广医疗新技术,过度医疗就被合法化了。
5、循证医学问题较为突出。从披露出来的一些情况,反映刘某所施行的医疗明显缺乏循证医学的应用。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循证医学有了更广泛的应用空间,循证医学也能让患者及其家庭受益。循证不仅仅是循生物医学之证据,还应该循医学伦理学和健康心理学之证据。特别是当刘翔峰多次被举报后,医院管理部门更应该秉持循证医学之观念与技术,对于涉刘的举报进行深入调查,以判断举报之事是否是属实。
6、医疗的社会改革是否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刘翔峰被查事件发生在顶级公立医院,尽管是极个别现象,但仍然值得从医疗的社会改革大层面上去反思可能存在的问题。
正如中纪委网站的评论所说,坚决维护医疗领域风清气正,查清问题,还要整改问题,查改结合、标本兼治。及时回应群众难点痛点焦点,坚决纠治医疗卫生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纪检监察机关责无旁贷。刘翔峰被查引起中纪委高度重视,相信未来数年内,一场净化医疗卫生领域的相应专项行动正在酝酿之中。
笔者觉得,坚决维护医疗领域风清气正,不仅仅是查处不规范医疗行为,更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性的观念措施。譬如:通过建立医疗回归公益去市场化机制大环境;对医疗新技术应用持保守态度;完善医疗服务设计,借鉴“产品”化模式,让医疗服务更加标准化和规划化,而不只是专业化。只是专业化的医疗只有同行才能鉴定,而借鉴“产品”化的标准化与规范医疗才是真正的以病人为中心。让就诊者能自我认知和理解即将接受的医疗,对医生的医疗方案的合理性能有一定的鉴别能力是遏制过度医疗的最关键举措,虽然这个举措想的有些理想化,但仍然是医疗管理者应该追求的道路。
预防为主,纠正为辅;环境建设为主,人的行为控制为辅;伦理与心理教育为主,监督处罚更严厉,相信医疗领域的风清气正一定会重新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