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管理理论
医院运营为何离不开伦理管理
近日,河南周口医生护士被逼示众事件再度牵动每个人的神经。人们在谴责事件始作俑者的同时,医院管理者也应反思。现在不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在运营中,是否只重视生物医学而轻视心理与社会医学应用,特别是否忽略了医院伦理管理,从而导致医疗纠纷层出不穷的一个原因呢?
有些管理者也许会认为医院加强伦理管理会妨碍医院的经营,其实这是短视的。医院经营绝不仅仅是做好疾病医疗,医院经营首先要做好客户经营,把患者视为顾客,全心全意地为其服务,而不能只把他们当着只是来看病的患者。如果医院的经营立足点是客户,那么患者的一切需求,医院都会顾及。不仅极端的医疗纠纷有可能被防范,患者及其家属也有可能变成医院的终生客户,这才是品牌医院所需要的经营。
前几天在微信圈转发了《中国的PET-CT乱象》一文,自己加了一条“有道德的科普”评注。文中讲述了乱检查的现象,其伦理失范来源于医生的驱利动机。其实这是与医生的绩效考核所关联的,过去的医生的绩效考核多与收入多少和医疗资源利用率挂钩,但不少医院没能把绩效考核精细到检查的合理性指标上。如果能把初诊患者检查的阳性率、检查阳性患者的复查率、鉴别诊断患者的检查率和适宜技术应用的优先率等综合进行考核,想必不会出现检查的种种乱象。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在的管理却将其纳入到质量管理的范畴,抗生素滥用本质不是质量问题,这是个严重的医德问题,不是用医疗质量评分解决它,而应该用医德规范来考核与处理。
进入了全民医保时代,但也伴生了不少的与患者合伙来套取医保基金的现象。在医保管理的伦理中,应该不能只考虑到患者满意,而应该顾及社会全体投保人的利益,顾及国家的利益。要以医保管理部门的满意作为更为重要的指标。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社会信任,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医保经营成果。有不少医疗机构由于违背了医保的管理原则,而最终失去定点资格,造成医院经营困境就是伦理失范的严重教训。
在医院疾病诊疗中,不能只注重收费项目的服务,也要注重非收费项目的人文关怀服务。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这里的救人并不完全是抢救生命,而是要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疏导患者的心灵,驱除病魔造成的痛苦,让其健康回归社会角色,避免让患者坠入精神魔障的深渊。然而现实是医院就诊人满为患,接诊交流沟通不足,人文关怀不够,当疾病的诊疗效果不佳或出现意外时,医疗纠纷的定时炸弹怎能不响?
纵观现在的医疗营销文宣,多为生物医学的技术、疗效宣传,有的就是赤裸裸的营销广告。这些文宣在医疗的道德制高点把握不好,缺乏对医疗的道德伦理研究与设计,从而让医疗无法融主健康文化,而变成了纯粹的医疗商业。百姓看过广告后,感觉医生成为了医疗商业的操盘手,而不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如何让医疗成为有道德的医疗,如何让患者体验到医生高尚的医德,这一切都需要医疗运营重视和加强医疗的伦理管理和伦理设计。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重拾社会信任,创建品牌医院,需要医院管理者重视医院运营的伦理管理和设计,否则,医疗也将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