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思考(二)

医院伦理建设当务之急

昨晚全国医院管理职业化微信联盟群举办了第30期医管微课堂《三明模式大家谈》,分别有三位医院资深管理专家探讨了当下的医改。原卫生部医政司司长于宗河老师以“三明医改进行时”为题,用“回归、正路、起点”六个字高度准确点出了三明医改的特点。个人觉得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值得医院职业化管理者们深思。医改“回归”,为何选择回归,因为三明现在的做法才是“正路”,但从医院伦理方面去考察,还远远不够,还只是一个“起点”。于老师的这六个字不仅仅是对三明医改模式的高度概括与总结,也反映现在和未来,医院管理者们在医疗改革中,不论是从社会宏观还是具体到某个医院的具体微观,都应该注重医疗伦理制度建设,应该让医疗回归公益、让医院管理走上正路,把医院伦理制度建设做为医院管理的起点。

管理是一种组织行为,不讲伦理,谈何管理。伦理当然是医院管理的“起点”。年前圣诞节前后,央视连续多天,暴光医生回扣门、医疗高价耗材门,不正是医疗伦理缺失、医疗伦理失范、甚至医疗道德沦丧的典型事件吗?笔者再数落一下目前整个医疗社会伦理失范的几个普遍现象:

分级诊疗有失规范

医疗改革之前,有着良好的县乡村三级诊疗秩序。但随着医疗市场化的趋势,分级诊疗制度受到完全的破坏,造成乡村二级医疗和社区医疗崩溃,形成了大医院看病难,由于大医院抢了小医院的病人,整个社会看病贵。

社会分级诊疗失范,也导致社区医疗和乡村医疗萎缩,使以医疗为基础保障的公共卫生体系流于形式,老百姓的健康失去了应有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逐渐背离公益化伦理。

而在一个医院内,不同级别的医生也存在着严重的分级诊疗问题。高年资医生抢下级医生应该做的手术、看了下级医生应该看的病人,这让低年资医生无法健康成长。医院内部的分级诊疗失范,也让医疗传承体系崩溃。正如昨晚《三明模式大家谈》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祝敬华硕士所说的“医疗将一代不如一代”。

医疗资源使用失理

医疗伦理缺失的另一个重灾区:不合理医疗彼彼皆是。

譬如部分医生接诊过程中,不是先做全面的问诊、视触叩听何体格检查,而是先依赖患者交费的仪器检查、检验,违背医疗先有临床臆断,再来选择性客观检查的伦理原则。这样的诊疗行为不仅让患者多付出金钱成本,也不利于医生的全面与正确诊断,常常被客观检查的结果“假象”所误导,最后出现漏诊、误诊等。

譬如抗生素的乱用,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医疗伦理问题,抗生素的使用管理也应归纳在医疗伦理的范畴,而不只是医院感染控制的纯质量范畴。

盲目检查、过度医疗更是普遍的现象,基层医疗不重视和优先使用适宜医疗技术,整个社会误导患者使用高精新医疗技术,导致医疗资源浪费,也导致患者安全与健康损害。

医疗道德有失偏颇

医疗道德本是医患及社会三方利益的平衡规范,但在医疗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出现医德建设失平衡的现象。

譬如为了“以病人为中心”、为了医院的经营利益,过分强调对患者的服务质量,以牺牲医务人员的利益为代价,从而损害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譬如为了减轻财政对医疗机构的负担,某些地方置百姓医院的合法利益于不顾,贱卖医院,对购买医院的企业文化价值不做伦理审查,从而让优质的医疗资产为不法商人所利用。

在医疗市场化发展中,由于缺乏宏观与微观的医院伦理制度建设,逐渐让传统的医疗道德世风日下。某些医疗环境中竟以有德为耻、无德为荣。医生回扣门、高价耗材回扣门等事件就是医疗道德沦丧的典型。

医患关系倒置

尊医重教是几千年的道德传统,在医疗市场化改革中,医患关系变成了单纯的商品买卖关系,患者不懂医却又不尊重医学,盲目崇信医学之万能,却又不愿意接受医学伦理与科普教育,重患轻医让医者价值与道德失守。

笔者认为,当前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德教育过程中,也需要建立对患者的就诊道德教育与医学科普教育制度,接受这两个教育也是患者应尽的义务。

医患关系倒置也反映了某些社会力量对医者与患者的不道德。譬如某些新闻媒体、譬如某些地方医保套保骗保及基金管理失范、譬如某些无良医院投资者,由于这些力量的不道德,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医患双方的失德。 

因而,重建分级诊疗伦理规范、医院管理伦理规范、医患关系伦理规范、医保管理伦理规范、医院投资伦理规范等等一系列医院相关的伦理规范是当务之急。否则医改只会陷入改革-回归的轮回怪圈之中。